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指南 > 职场冲浪 > “有脸没脸”回家过年

“有脸没脸”回家过年

发布时间:2014/12/30 21:51:14文章来源:汕头人才网浏览次数:1929次


在外拼三年,一无所有的回到家。本以为妈妈会大发雷霆。可没想到妈妈没有骂我,还安慰我:“孩子,你并不是一无所有,最起码你还有脸回来。”



临近春节,在外漂泊的亿万中青年一个多月后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让人感到温暖,也让人感到一种压力,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是一些年轻人的心理。


【农村大学生成社会“夹心层”】


据调查,农村大学毕业生群体有成为社会“夹心层”的趋势。何为“夹心层”?他们有知识文化素养,不想回到家乡,只能在外漂泊靠自己打拼,离自己渴望的生活还很远,又比底层高一点,大多是“蚁族”、“蜗居”,成为“高压力、亚健康、低工资”的代言人。


究其原因,其一,农村大学生起跑线较低,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呈逐渐萎缩势态,如此一来农村大学生相对而言更难进入待遇较好、工作稳定的企事业单位。其二,他们缺少必要的社会资源。在外漂泊扎根立足的压力,和他们资金、信息、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源的缺乏难以匹配。其三,很多农村家庭坚信倾尽所有供孩子读书一定能换来孩子在大城市的体面生活,亲人的期盼让农村大学生不忍破坏全家的梦想,于是更难以“返乡”。


孩子“没脸”回家,或者说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回家“过生活”这难道不是社会的痛点吗?农村一家人辛辛苦苦供孩子读完大学,却不是美梦的开始,相反,孩子选择的人生是被世俗眼光和父母期盼所“绑架”,造成“没脸回家”的心酸剧,这就是社会的痛点。



【过来人意见】


长春日报记者 于静:


首先,比起父母对游子的牵挂,我们那点儿“脸面”真的是微不足道,父母等了那么长时间,不就是希望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吗?当除夕的鞭炮声响起时,如果听着别人家里传来的欢声笑语,却牵挂着远在他乡的儿女,父母的心里会是怎样滋味?


其次,很多时候“没脸回家”都是自己在吓唬自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认真想想,这又何必呢?自己一没做违法的事,二没做亏心事,怎么就“没脸回家”了?不就是暂时缺少成就、有些潦倒、困窘吗?对年轻人来说,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大大方方回家,和家人开开心心过个团圆年吧。


最后,家是避风港,家是加油站,在外面受苦受累受伤受罪,回家一趟,在亲情的抚慰下,在年味的滋补下,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有望得到化解。来年再出来,肯定会让你的“战斗力”提升好几个等级。


有首歌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这里,我想套用里面的歌词送给那些“没脸回家”的年轻人:我知道你想衣锦把乡还,“有脸没脸”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年后再折腾一番。


【网友评论】


亲情比面子更珍贵


湖南长沙 高亚洲


“没脸回家”的压力显然不是单维度的,在这个匆忙的时代,年轻人所遭遇的问题,除了工作上的困顿,还包括情感上的空白、精神上的迷茫等方面。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共同面对的“痛点”。


时代痛感要靠改革发展来纾解,也需要年轻人自己去找寻压力出口。不可否认,所谓的“没脸回家”,有一定的面子心理在作祟。有句歌词唱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只要自己努力经营了,不负青春年华,又何谈“没脸”呢?合家团圆,喜气洋洋,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事实上,很多年终不安和焦虑,想开了不过是庸人自扰。亲情比面子弥足珍贵,亲情难圆和乡愁难解才是真正的不可承受之重。


从亲情角度而言,过年回家看看父母,是最基本的孝道伦理,以没赚到钱、没找到“另一半”为借口不回家,多少有些不近人情,也非父母所愿。亲情宝贵,梦想可贵,但二者并非一定难以兼顾。多一点沟通交流和相互关爱,亲情会成为梦想的温厚依托。


制度关怀不可或缺


湖北武汉 杨朝清


“没脸回家”,是一部分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人的心理焦虑。他们一方面承载着“出人头地”的家庭期望,另一方面却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人生突破,这样的痛楚最难纾解,也最需要制度关怀。


在上学读书过程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缺少经济投入和智力支持,让农家子弟处在了相对不利地位;在工作生活上,他们还要面临高昂的城市融入成本,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坚硬现实。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引致了青年人强烈的挫败感和失落感。


帮助青年人摆脱艰辛和悲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改革工程。不论是从“弱势补偿”的角度增加农村生源就读重点大学的机会,还是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就业环境,抑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助力青年人更好融入城市,都需要用坚定不移的改革和细致入微的制度,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多一些直指人心的制度关怀,寒门青年的心底才能被阳光铺满。


摆正心态才是关键


山东烟台 丛晓波


青年人,尤其是农村大学生日渐沦为社会“夹心层”,是部分社会现实。破解难题,需要为农村大学生打通更多上升通道,也需要青年人积极调整心态,正确看待青春梦想和个人价值。


事实上,无论是二、三线城市,还是小城镇和农村,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只要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在哪里都可能成功。一些农村大学生一旦跳出农门,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哪怕在大城市住地下室,也不愿回乡创业或者到更能施展拳脚的中小城市去。这种一厢情愿造成的生活困顿,不能完全归咎于体制,更应从心态和观念上找找原因。


许多时候,以财富论英雄,只会贬低了英雄的意义;以城市论成败,只会让成败失去基本标准。价值多元的时代,成功的模式和标准本应见仁见智。身为农村大学生,不能一味被所谓“成功学”支配,为社会庸见所扰。建构起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功观,才能拥有永不贬值的财富。


卓博人才网综合,转载请说明出处。


    本站部份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信息。 
    免费发布招聘信息首选的免费人才网免费jrs篮球直播吧_极速体育nba直播吧_jrs手机直播站,淘才jrs篮球直播吧_极速体育nba直播吧_jrs手机直播。 

    相关新闻